热头条丨民国就流行请外教?回看争奇斗巧的国际保险“学术派对”(上)

2023-05-23 09:07:36 来源: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林振荣

曾在上海的一家拍卖公司春拍预展见到一本题为《保寿专家许本纳博士来沪记》的宣传册,短短二十五页,内容要言不烦,简述了1927年“华人寿险大王”吕岳泉诚邀美国保险学奠基人、保险教育家许本纳博士来华举办国际保险学术讲座的概貌,颇感新奇,撷录简介于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奠基美国保险学科

著书立说溥益世界

许本纳(Solomon S.Huebner),美国威斯康星州人,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系“美国政治学社会学之科学年刊主笔之一,是以在经济界保险界驰誉已久,所发新奇宏大之议论甚多”。其“研究保险学,于各种保险,著作甚富,如《人寿保险学》、《业产保险学》、《海上保险学》、《交易所学》、《人寿保险之经济学》等,均为博士手著之书”,系“美国第一著名,亦世界有名之保险学专家也”,不仅理论研究高深,硕果累累,而且开宗立派,教书育人,溥益后学,桃李满天下,“望登学校(注: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Commerce,后来改称Wharton School,即沃顿商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股神’巴菲特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皆出自该学院)于1904年开设保险专科,许本纳为入主教鞭之第一人,又为保险营业专门学校之教务长,现任本薛文尼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之保险学经济学两科教授”。

1920年,许本纳首倡“生命价值”概念,“道人之所未道”,在西方保险理论界产生深远影响。他认为“从人寿和健康保险角度考虑,应用货币计量人类生命价值”,生命价值“被定义为被保险人赡养家属的收入的资本化”。他的基本理念可归纳为三要点:其一,人的生命是固有的最可宝贵的资产,人寿保险保单可以衡量人的生命价值,实现生命价值的资本化;其二,管理物质财富的经验和技术应该及时移植到对人力资本的管理上来;其三,要从个人投资者的终身储蓄和消费出发并充分考虑到个人在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弱点。他主张人们在有劳动能力时,可通过人寿保险将人力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为后面的金融资本兑现做准备。也就是说当人们遭遇由于早逝、疾病、伤残、退休或失业等人身风险而造成经济收入能力的降低或灭失时,人寿保险特有的风险防御功能有助于转移和避免这种损失,使得人们在不确定的一生中,保护其人力资本成为可能。

生命价值理念为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构建“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奠定了基础,已成为享誉世界指导个人理财的核心理论之一,人们从生命周期整体出发考虑理财,掌握各个周期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理财方案,选择适当产品,有助于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合理分配财富,实现人生效用的最大化。

本纳教授的宏论杰作甚多,恕我寡闻浅识,民国金融界对其却宣传甚少,只有零星介绍其理论的文章见诸报端,如1936年《太安丰保险界》上有华慧淳推介了许本纳博士倡议创设火险及意外险专校的简短报道,在民国时期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专著,仅见过两种。另由于翻译有别,当时将作者名(S.S.Huebner)翻译为汉白纳或休伯纳,今人则翻译为侯百纳。

《人寿保险学》,书名原文Life insurance,赅博精审,见解独到,实乃世界寿险学理之扛鼎之作。1924年由马寅初的秘书徐兆荪翻译,马寅初亲自校阅并序言,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书分两编,第一编“人寿保险之性质与效用”,阐述了人寿保险之原理、作用及分类等;第二编“人寿保险之科学的研究”,运用各种实例讲解寿险危险度之测度、保险费计算之原则及计算方法。书末附录业务实例资料:“某某人寿保险公司十五年养老保险保险单”(附投保书验体单)等,同时阐明了由于我国与西洋各国在家庭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区别,从而导致在个别险种效用上有差异,分析了人寿保险的经济意义。该书“说理浅显,章节分明,力避深奥学理,参以各种实例”,入选大学丛书,从中华民国十四年八月初版,到上海“一二八”国难,商务印书馆被日寇炸毁,所存“底板被毁,原书已有增订,爰取旧译本,就原书增订各章分别修正,冀求完善”,并对章节内容调整作“增订译序”予以说明,精装244页,再版刊印。

“生命价值”的核心观点在《人寿保险经济学》(书名原文The Economics of Life Insurance)一书中得到集中阐释,1934年11月由中华人寿协进社编辑陈克勤翻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图5),主旨阐释人寿保险与社会经济之关系,内分“人寿保险在经济学中之位置”、“人寿保险与经济学原则”、“人寿保险之创造作用”3编。1997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又出这部名著新的译本。

许本纳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的人寿保险理论把寿险学理提升到科学体系的层次,培养了一大批世界级保险人才,对寿险业在全世界的异军突起做出了贡献,荣膺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1940 年由美国百余家人寿保险公司共同捐款设立了“休布纳保险教育基金会”( The secur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创建这家公益财务机构的初衷是通过对有志于担任大学保险学课程者提供研究津贴,资助保险学位论文的出版和捐赠保险图书等工作,推动保险高等教育的进步,几十年过去,其学术价值与影响力依然历久弥新,绵延至今。

借势而为,逐浪而起

彰显华安成功逆袭智慧

华安合群保寿公司董监事及同人合影

为什么吕岳泉会邀请许本纳来华演讲呢?这要从华安的逆袭说起。

早期中国的人寿保险市场,几乎全被外商保险公司所垄断。据史载,最早在上海滩推出寿险业务的是英商“康联人寿保险公司”(即殖民地人寿保险公司The Colonial Life Assurance Co上海第一家现代金融机构),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首先委托公易洋行在外滩代理业务,并在1850年8月3日出版的《北华捷报》创刊号上刊登广告,招徕寿险客户,由此掀开了沪上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序幕。但由于缺乏有关中国人的预期寿命的统计,所以在1888年之前,外商人寿保险公司只承保在华外侨的寿险,而不承保华人寿险。直至光绪二十七年初次制定华人生命表,才开始承揽中国人的寿险业务。

总体而言,在整个晚清至中华民国初期,相比水火险财险,中国人自办的寿险发展水平要相对滞后,而华安合群1912年6月的创立则是民族寿险崛起的标志。吕岳泉凭借天资与勤奋,长袖善舞,交游广阔,拉拢政界显贵和商界巨擘入股及出任董监事,借重政商要员的影响力,为华安招徕生意,疏通关节,华安在外资寿险公司的重重围堵下实现了逆袭。公司成立不久,就着手编印《华安杂志》,阐述人寿保险对保障身家幸福的意义,分赠保户供营业员招徕业务之用。1924年吕自任校长举办人寿保险函授科,有保险原理、保险业务种类、招徕学、商业道德等科目供选择,教育形式不受时空限制,开放性办学颇受欢迎,就学者达600余人,生源远至云贵等省及南洋群岛,学员学成后有三分之一左右被华安或其他保险公司录用。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善宣传、重商誉,华安很快就风生水起,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寿险界成功经营的典范。

静安寺路上的华安大厦

1924 年 8 月 1 日,华安合群决议投资白银 10 万两,请美国著名建筑师埃利奥特·哈沙德( Elliot Hazzard )设计,招标委托上海江裕记营造厂,在静安寺路 104 号兴建公司新大楼,到 1926 年 5 月落成,总造价超过规银 70 万两。 这栋 8 层大楼取名华安大厦 ,以精美的设计,豪华的装饰,轰动了大上海。 整个大楼建筑属意大利风格,呈“工”字形,一至二楼高大石柱、石梁、石阶、石壁均采用花岗岩建筑材料,气势雄伟,大堂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楼顶有九米高的钟楼座于石柱之上,镏金圆顶光彩夺目。 当时跑马厅周边尚无如此高大的建筑,因而登高凭栏,繁华市景尽收眼底,赚足了眼球和人气。 大楼落成后,华安合 群保寿公司即于同年 6 月 1 日迁入。 当时华安的寿险业务辐射海内外,生意颇为兴旺。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上一篇:

【焦点热闻】守护晋宁梅树村“时光隧道”

下一篇:

【焦点热闻】守护晋宁梅树村“时光隧道”

推荐阅读